当然!防止紫外线(UV)照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度的紫外线暴露是导致皮肤晒伤、光老化(皱纹、色斑)、甚至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防晒需要采取“综合防御”策略,以下是一份非常全面且实用的方法指南:
### 一、 首选:“硬防晒”(物理遮挡)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且对皮肤无负担的方法。
1. **防晒衣物**:
* **选择标准**:查看UPF(紫外线防护系数)标签。UPF 50+表示只有1/50的紫外线能穿透织物,阻挡了98%的紫外线。
* **普通衣物也可**:一般来说,织物越厚、密度越高、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涤纶和牛仔布比纯棉和亚麻的防护性更好。
2. **宽檐帽**:
* 帽檐宽度**最好大于7.5厘米**,才能有效遮挡脸部、耳朵和后颈。
3. **太阳镜**:
* **非常重要**:紫外线会损伤眼睛,导致白内障、翼状胬肉等眼疾。
* **选择标准**:寻找标有“UV400”或“100% UV protection”的镜片,表示能100%阻挡UVA和UVB。颜色深浅与防紫外线能力无关,大镜框的包裹式设计能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4. **太阳伞**:
* 选择有银胶涂层的黑胶伞,防晒效果最好。伞的内部最好是黑色或深色,以避免地面反射的紫外线再反射到脸上。
### 二、 必备:涂抹防晒霜
这是弥补硬防晒不足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在暴露的皮肤上。
1. **认识指标**:
*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针对UVB,防止皮肤晒红、晒伤。日常通勤可选SPF15-30,户外活动选SPF30-50。
*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针对UVA,防止皮肤晒黑、光老化。后面的“+”号越多,防护力越强(如PA++++)。
2. **正确使用方法**:
* **用量要足**:脸部约需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量,全身大致需要30毫升(约一个小酒杯)。
* **提前涂抹**: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让防晒膜充分形成。
* **及时补涂**:每**2小时**补涂一次。如果出汗、游泳或用毛巾擦拭后,应立即补涂。
* **全年无休**:紫外线全年存在,**阴天、冬天、在室内靠窗**时都需要防晒。UVA能穿透玻璃。
3. **选择类型**:
* **物理防晒霜**:主要成分是氧化锌和二氧化钛,通过反射紫外线起作用。性质温和,不易过敏,适合敏感肌和儿童,但可能较厚重、泛白。
* **化学防晒霜**:通过吸收紫外线再转化释放起作用。质地通常更轻薄、透明,但可能对某些皮肤有刺激性。
### 三、 行为与习惯:主动规避
1. **避开高峰时段**:一天中**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在此期间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2. **寻找荫凉**:在户外时,尽量待在树荫、遮阳篷或建筑物的阴影下。但要注意,沙地、水面、雪地甚至水泥地都会反射紫外线,所以荫凉下也需防晒。
3. **查看紫外线指数(UVI)**:大多数天气App都会提供。当UVI≥3时,就需要采取防晒措施了。指数越高,危害越大。
### 四、 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1. **唇部防晒**:嘴唇也会晒伤。使用有防晒指数(SPF)的润唇膏。
2. **眼部周围**:眼周肌肤脆弱,容易长晒斑和皱纹。除了太阳镜,也可以使用专为眼周设计的防晒产品或通过墨镜硬防护。
3. **头发防晒**:紫外线会使头发干枯、褪色。戴帽子、打伞或使用防晒喷雾可以保护头发。
4. **车内防晒**:汽车侧窗玻璃通常不能有效阻挡UVA,长期驾驶者左脸和左臂受紫外线伤害更明显,可以考虑给车窗贴专业的防紫外线膜。
### 总结:ABC原则
记住这个简单的原则,轻松做好全面防护:
* **A - Avoid(避免)**:避开一天中阳光最猛烈的时候。
* **B - Block(遮挡)**:使用防晒衣、帽、镜、伞等硬件进行物理遮挡。
* **C - Cream(防晒霜)**:在暴露的皮肤上足量涂抹防晒霜。
**最后的小贴士**:即使做好了防晒,如果长时间在户外,之后也要做好**晒后修复**工作,如使用保湿、舒缓的护肤品(如含芦荟、维生素B5、积雪草等成分的产品)帮助皮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