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姬新颖教授领衔的"河南省核蛋白医学研发团队"先后与多家医院签约开展科研合作,如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滑县人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培养研究型医生,建设研究型科室,提高科研合作质量和合作效率,促进科室诊疗水平迈向更高层次,7月22日下午,在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举行“核蛋白”医院合作项目研讨会。

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名誉主任、河南省核蛋白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核蛋白医学研发团队"负责人姬新颖教授出席会议,研发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吕双瑜、滕铁山、张磊、安杨、刘红霞等分别汇报了与医院合作科研项目在上半年的阶段性进展,目前取得的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大家针对项目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与科室更加紧密结合,解决临床问题,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最后,姬新颖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大家目前取得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合作过程中要提高主观能动性, 瞄准任务目标,克服苦难,聚焦核蛋白PCNP研究特色,整合临床资源,要与科室的发展充分融合,建立协同、高效工作机制,争取产出系列高水平成果,促进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动基础研究突破向临床应用转化。
下一步,"河南省核蛋白医学研发团队"将充分挖掘科室特色优势,结合核蛋白研究技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利共赢。在相关科室建立踏实高效的科研小组,进行重要疾病的科研攻关,在综述写作、课题设计、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样本收集、专利申请、信息处理、论文发表、成果奖获批和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有所作为,培养若干科室学术骨干,建设研究型科室、医院,培养研究型医生,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此次会议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对接,推动团队联合科研攻关加速提质,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附:
"河南省核蛋白医学研发团队"医院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医院科研合作经验“20个一”
1寻找一个医院,2对接一个科室,
3联系一个医生,4选好一种疾病,
5瞄准一个环节,6选好一个靶点,
7写好一篇综述,8分析一大数据,
9做好一个生信,10设计一个课题,
11开展一个研究,12申报一个项目,
13获得一个专利,14发表一篇文章,
15建设一个中心,16变成一个常态,
17建成一个论坛,18做成一个名牌,
19进行一生探索,20获得一等成果。
"河南省核蛋白医学研发团队"与医院合作的四种模式
一、团队对团队模式
1.开放课题合作模式。
委托实验室挖掘科室特色优势,结合核蛋白研究技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2.医院特聘教授合作模式。
医院聘请团队若干科研骨干为科研顾问。
3.医院科室带头人模式。
医院聘请团队骨干为某个科室科研顾问。
二、团队对医生个人合作模式
4.为某个医生提供具体的科研支持。
结合临床专业特色优势,进行临床信息回顾分析、某方向文献挖掘、大数据分析、结合核蛋白研究进行课题设计、标本收集和研究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