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推动学科交叉融通,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创始人姬新颖教授组织4名实验室骨干成员赶赴一附院核医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会。会议由核医学科王大勇主任主持,核医学科临床医生、在读研究生参加现场会议。
在会议上,姬新颖教授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实验室成员张磊、吕双瑜、滕铁山、王丹丹研究背景,并从学科交叉层面对临床科研发展和青年人才的个人成长提出意见建议。王大勇主任介绍了核医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核蛋白国际联合实验室的一行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张磊老师主要从吲哚-噻吩共轭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药效学评价及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吕双瑜副教授介绍了神经肽Spexin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讲述了课题组在Spexin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结果。滕铁山老师以D型氨基酸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六种氨基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和机制,并对肠道微生物在放疗处理的癌症患者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介绍。王丹丹老师通过分析乳腺癌METABRIC数据集,发现Tac-2N基因是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介绍了Tac-2N基因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及分子机制。与会人员从临床角度对四位老师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并对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总结。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科研合作是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这种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知识互补和设备互通,也有助于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核蛋白PCNP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一附院核医学科有机融合的良好开端,有助于以互利共赢的方式提升双方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创始人姬新颖教授的带领下,在PCNP和硫化氢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发表多篇SCI一区和二区的科研论文,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生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实验室非常重视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先后与美国多家实验室开展了国际合作,创办了国际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同时引进4位国际人才到校任教,并开创了河南大学博士留学生培养的先河。
姬新颖教授作为核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和特聘教授,在任期内将协助科室做好科研骨干培养、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培育、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实验室申报等工作,争取在高水平文章发表和项目获批方面有所突破。姬教授团队将围绕核医学技术如PET/CT、科室收诊常见病以及与新型核蛋白PCNP研发开展联合攻关,使核医学科特色优势亮点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