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由Gene & Protein in Disease编委王宜强教授发起的首届“MXRA7 Workshop”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等多领域专家学者来到现场或在线参会,共同围绕关于Matrix Remodeling Associated 7基因(MXRA7,暂译“基质重塑相关基因7”)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广阔应用前景进行研讨。研讨会由王宜强教授主持。

王宜强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王宜强教授以“MXRA7的前世今生”为题对研究团队及合作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2011年,团队首次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在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捕捉到MXRA7基因的踪迹,结合当时尚处于发展早期的现代生物信息学分析提出,MXRA7作为一个尚未被注释的“新”基因,可能在机体发育特别是视觉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从而正式开始对MXRA7基因功能的探索研究。迄今为止,王宜强团队及其合作者围绕MXRA7基因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面上基金,两项青年基金)支持,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共九篇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三篇研究论文和国际上第一篇关于MXRA7的综述文章,获授国际上第一项以MXRA7为主题即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专利授权、构建了国际上第一株针对MXRA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获授中国发明专利。

部分专家发言照片(沈莹,邵联波,王婷,林丹丹)
研讨会上,来自各团队的成员分享了MXRA7基因在不同疾病病理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造血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机制、角膜瘢痕性形成以及包括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内的肿瘤生物学。在分子机制方面,MXRA7可能参与细胞能量代谢以及对基因表达的直接调控。相信不久后,围绕MXRA7的神秘面纱会被揭开更多。

会议现场

王宜强团队成员汇报
会议最后,王宜强教授对远道而来以及在线上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他提到,与当初MXRA7获得命名后十年无人问的寂寞相比,目前发表的研究文章和公共数据内提到MXRA7的频次越来越多,在与部分海外专家交流过程中也了解到更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个基因。他期望各团队之间以及与国内、国际其他有共同兴趣的学者或团队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对MXR7的探索,包括对其基础生物学功能、对生物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作为药物靶点进行开发的前景,为人类健康及医学事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加研讨会人员合影(赵梓妍,王宜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