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吕双瑜,男,1986年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封市多肽药理学创新型科技团队负责人。2014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期间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主要从事神经精神药理学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3篇,其中二区及以上20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Front Genet审稿编辑,Gene Protein Dis编委;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理事,河南省感染病与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讲授本科生《系统解剖学》、研究生《神经生物学基础》等课程,获河南省优秀青年解剖学工作者、河南省医学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三等奖、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指导在读研究生8名。
二、工作目标
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共同推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为医学教育和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三、合作方案
1.科研工作方案
新型核蛋白(PEST Proteolytic Signal Containing Nuclear Protein,缩写PCNP)、硫化氢等在神经和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以PCNP、硫化氢等为切入点,围绕常见重大脑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针对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脑血管病病理、神经退化、神经损伤等机理问题开展研究,探究整合分子机制,为脑部疾病防治相关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基础。
研究课题:①聚焦PCNP在抗抑郁、抗焦虑、镇痛,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前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重点关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靶点,探索PCNP的分子机理,为PCNP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②以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为出发点,探索硫化氢在调节阿尔兹海默病、慢性炎症痛、抑郁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弄清内源性硫化氢与阿片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关系。③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揭示PCNP及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调控网络、蛋白互相作用网络、信息传导网络、代谢网络等网络药理学机制。
研究成果:双方合作完成的研究课题,经双方友好协商,每年合作发表SCI论文或申报发明专利1-2篇,联合培养科研骨干/研究生1-2名,联合或协助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项。
2.教学改革方案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解剖学教学过程性评价。如标本考试、智慧树教学平台-课后作业和课间测试等。标本考试为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认真观察标本、模型的能力,并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开展考核。智慧树教学平台-课后作业能促进学生及时吃透教材、开展复习,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智慧树教学平台-课间测试可有针对性对让同学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2)解剖学个性化素质培养。开展人体标本制作、科普论文写作、微课视频、翻转课堂、解剖与思政或临床案例总结等教学项目。通过个性化素质培养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还能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把思政、互联网融入课堂,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培养方案
每年联合培养基础医学、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2名。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科研和课题合作,共同培养指导。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导师团队科学研究合作为桥梁,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提高双方导师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支持和鼓励优秀本科/专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活动,把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每年吸收优秀本科/专生3-5名进行科研创训练。
合作指导本/专可生积极参与各类(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创新或实践大赛,如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口健康‘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等。
4.其他方案设想
在学科建设、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