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研工作取得多个标志性成果:
1.发表澍青医专署名的20多篇SCI论文。
2.获得高被引论文1篇。
3.获批河南省核蛋白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获批河南省科普基地建设单位。
5.获批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6.河获批南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含有经费支持1项,10万元。
一、科研平台建设、搭建舞台
1.原有平台发挥作用
分子医学中心,
河南省核蛋白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新平台筹划遴选
二、科研成果培育、省级为主
1.摸清家底,制作科研人才清单,旨在挖掘项目申报实力
2.引导有科研实力的青年教师撰写各类项目:背景论文兴趣前途。论文水平排名,第一梯队,第二梯队
3.高水平文章发表,SCI为主
三、科研人才培养、独立开展科研
继续进行科研技能培训:
1.SCI论文写作与实验技术培训
2.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
3.摸索大学生科研导师制
四、学术交流借鉴、开阔视野
1. 走出去开会考察学习:郑大、河大、外省
2. 请进来做报告:知名专家
3. 学术研讨会
五、科研工作举措、提高效率
1. 机构设置改革: 办公室、项目科、成果科、科普科协科
2. 改革办法谋划
3. 编写科研工作手册,指导有组织科研
六、医院企业科研合作、获得资源
1. 原有合作成果深化,赛诺特生物、赛图康生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滑县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宸章生物技术公司
2. 新增合作伙伴,横向课题
七、科普工作、社会服务
1. 科普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
2. 科普人才、省市科普专家申报
3. 科普活动:校内大学生,中小学社区
4. 器官健康学新理念的推广深化
5. 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普学会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