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在校大学生视野,提高健康意识、传播专业知识,培养科普人才。在我校姬新颖副校长的组织指导下,5 月 23 日上午 8 时大学生器官健康学科普新概念编写小组(以下简称“科普小组”)在我校正式成立,并在行政楼415室开展了"器官健康学"科普小组第一次会议。
科普小组由10多 位来自2023级的学生组成,均为自愿报名参加,指导教师为姬新颖副校长。会上,姬新颖教授指出,本团队首先提出了器官健康学这个概念,经检索多个工具,尚无类似概念。其基本内容是研究人体每个器官的细胞如何健康地进行代谢、营养、生长的科学。明确指出器官健康学的目的是: 维护器官正常的功能,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人体有效运转,各个器官协调发挥作用。内容是:对各个器官的细胞学、基因组学、遗传学、生化代谢学、解剖学、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特点进行全面总结,阐述影响健康的环节和机制,提出科学的健康指导意见。
器官健康学对于深入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功能、疾病机制以及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器官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能推动医学的精准化发展,也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负担有着关键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我们小组成员一直讨论认为器官健康学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对各类器官疾病的防治产生深远影响,相关产业如器官健康监测设备、康复治疗等也可能蓬勃发展。
会议上科普小组成员们纷纷选择自己擅长的医学方面的领域,其中本小组组长赵旭阳负责皮肤健康学科普领域的研究,组员韩佳文负责眼睛健康学科普领域的研究、组员周奕彤负责眼睛健康学科普领域的研究、组员刘逸琳负责口腔健康学科普领域的研究、组员张渤晗负责肺健康学科普领域的研究。各组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团结,互助共赢!
在未来希望通过"器官健康学"科普小组的不懈努力使器官健康知识广泛的传播效应,提升大众对器官健康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通过本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器官健康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器官健康学科普品牌,推动该领域的持续进步。并且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器官健康学人才。
会议上小组成员反应强烈,表现出对器官健康学科普新概念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为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和科普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大家对器官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器官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