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国家主流媒体的密集讨论和官方行动来看,中国大陆确实在多维度强化推进国家统一的战略布局,统一进程的节奏和力度呈现显著提升。以下从六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一、政治与法理层面:历史记忆重构与制度性宣示
1.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2025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将这一天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这一举措通过历史叙事强化“台湾属于中国”的法理共识,直接回应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官方文件特别强调,台湾光复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构成坚实法律基础。
2. 舆论战的全面升级新华社在2025年10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刊发“钟台文”署名文章,系统阐述台湾问题的历史、法理与现实基础,首次提出“统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的论断。这类高规格舆论造势打破以往“和平统一”的柔性表述,代之以更强硬的历史必然性叙事,被外界解读为“推进统一进入实操阶段”的信号。
3. 政策表述的战略性调整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将对台政策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调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一措辞变化被分析为淡化“一国两制”的协商色彩,转而强调大陆的主导性和进程的不可逆转性。
二、军事威慑:实战化演练与能力建设
4. 常态化军事施压2025年4月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首次公开航母编队参与,形成“全向围岛、进逼慑压”态势。10月28日至31日,东部战区再次组织多军种联合战备警巡,模拟对“台独”武装实施精确打击,实战化程度较2024年显著提升。国防大学评估显示,解放军已具备72小时内完成联合登陆作战的能力。
5. 国防战略的针对性部署2025年国防预算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官方明确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列为“十五五”重点任务。军事科学院报告指出,解放军正加速无人机蜂群、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等新质战斗力建设,重塑台海军事博弈规则。
6. 对美军事博弈的升级10月31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会谈,明确要求美方“谨言慎行”,并强调《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的法律效力。尽管双方同意恢复危机沟通热线,但美方2025年对台军售额仍达18亿美元,创近年新高,显示军事斗争的复杂性。
三、经济融合:示范区建设与惠台政策深化
7. 两岸共同市场的实质推进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交会)在福州举办,首次设立“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发布暨产业合作推介区”,吸引460余家两岸企业参与。福州发布的《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第二批政策》,涵盖进出口贸易、人文交流等10项举措,包括对台湾艺人来榕演出提供资金补助。
8. 产业合作的结构性升级海交会首次举办海峡两岸工业发展大会,聚焦半导体、碳中和等新兴领域,推动台资投向大陆先进制造业。台积电南京工厂二期投产,月产能提升至10万片12英寸晶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关键节点。2025年前三季度,两岸贸易额达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9.3%,显示经济依存度持续加深。
9. 民生领域的精准施策大陆近期推出的惠台措施涵盖金融、文旅等领域,如允许台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推动两岸农产品直销电商平台建设。针对台湾果农滞销问题,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提出的“快速通关检疫协议”得到国台办积极回应,暗示ECFA早收清单可能部分恢复。
四、政治互动:政党博弈与民意重构
10. 国民党路线的深蓝转向郑丽文在2025年10月国民党主席选举中以50.15%得票率胜出,明确主张“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并提出恢复“国统纲领”。大陆在其胜选半天内即发贺电,特别新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表述,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共识进一步深化。
11. 民进党民意基础的松动台湾“中央大学”民调显示,支持“尽快统一”的民众比例从2020年的28%升至2025年的41%,而支持“独立”的比例降至12%。民进党当局推动的“防务支出GDP占比5%”提案遭广泛反对,显示民众对“抗中谋独”路线的厌倦。
12. 青年群体的认同变迁海交会首次设立“台湾青年创业成果发布区”,吸引200余名台青参与,显示两岸青年在AI、文创等领域的合作意愿增强。台湾“联合报”9月民调显示,60%以上的年轻选民期待两岸交流重启,打破民进党“天然独”的神话。
五、国际博弈:战略定力与外交破局
13. 中美关系的再平衡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10月釜山会晤中虽未直接提及台湾问题,但强调“中美关系平稳前行”的前提是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美方虽承诺限制对台军售范围,但仍通过《2025年国防授权法案》包含涉台条款,显示博弈的长期性。
14. 国际共识的巩固截至2025年,183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时均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及东盟等国际组织多次表态反对“台独”。在10月东盟防长扩大会上,多数国家呼吁维护台海和平,与美国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形成鲜明对比。
15. 外交反制的精准性针对赖清德当局“倚美谋独”行径,大陆在2025年先后召回驻立陶宛、捷克等国外交使节,并暂停与12个国家的军事交流,有效压缩“台独”国际空间。
六、未来趋势:战略节奏与路径选择
16. 渐进式统一的可能性国防大学2025年报告提出“渐进式统一”策略,即通过扩大经贸合作、深化社会文化交流、提升军事威慑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压缩“台独”空间。这一路径符合《反分裂国家法》精神,也与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期待相契合。
17. 时间窗口的研判分析认为,2026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和2028年领导人选举将成为关键节点。若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重夺话语权,可能推动两岸在观光、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若民进党继续执政,大陆可能加大军事威慑力度。
18. 风险与挑战美国“以台制华”战略的顽固性、民进党当局的“法理台独”冒险、台湾社会认同的复杂性,仍是统一进程的主要障碍。此外,台海局势的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冲突升级,需保持高度战略定力。
结论
综合来看,2025年中国大陆在政治、军事、经济、舆论等领域的密集行动,标志着国家统一进程已进入“战略推进期”。官方通过历史法理重构、实战化军事威慑、深化经济融合、巩固国际共识等组合拳,既彰显了“以武止戈”的决心,也保留了“和平统一”的诚意。尽管外部干涉和内部阻力依然存在,但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与两岸民意的深刻变迁,正推动统一进程不可逆转地向前发展。正如新华社文章所言:“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