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五年(2020年至2025年)的汇率走势,以下几种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其相对美元的升值态势:
1. 欧元(EUR/USD)
欧元在过去五年中表现稳健,汇率从2020年初的1.1219美元升至2025年11月的1.1546美元,累计升值约2.9%。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欧洲央行在应对疫情和能源危机时采取的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欧元区经济的逐步复苏。2025年,市场对“广场协议2.0”的预期升温,推动欧元进一步走强。尽管期间受俄乌冲突和通胀压力影响出现波动,但欧元整体保持了对美元的升值势头。
2. 人民币(CNY/USD)
人民币汇率在2020年至2025年间呈现显著升值趋势。2020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约为7.00,而截至2025年11月7日,汇率升至7.1231。虽然数值上看似人民币贬值,但需结合中国央行的汇率管理政策和市场波动来看。2025年,人民币中间价从年初的7.19附近波动升值,年内累计升值889基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2.37%和2.82%。这一升值主要受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贸易顺差扩大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的美元走弱影响。
3. 加拿大元(CAD/USD)
加元兑美元汇率从2020年初的0.7521美元升至2025年11月的0.70799美元,按直接标价法(1加元兑美元)计算,加元实际升值约6.2%。这一升值与国际油价波动密切相关——加拿大作为原油出口大国,油价上涨直接提振了加元需求。此外,加拿大央行在2025年的加息举措(政策利率维持在5.0%)也支撑了加元汇率。尽管2025年下半年因美元短期反弹出现回调,但加元整体仍处于升值周期。
4. 新兴市场货币(如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
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在过去五年中表现突出。例如,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在2025年分别升值约12%和8%。这主要得益于高利率政策(巴西政策利率达15%,墨西哥为7.75%)吸引的套息交易,以及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优于美股带来的资本流入。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巴西的农产品和墨西哥的能源出口)也为这些货币提供了支撑。
其他货币的表现
• 日元(JPY/USD):尽管2025年因日本央行加息预期短暂升值,但过去五年整体呈现贬值趋势。2020年初,1日元兑0.009658美元,而2025年11月降至0.006535美元,累计贬值约32.3%。这主要因日本央行长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形成鲜明对比,导致美日利差扩大,日元融资成本优势减弱。
• 澳元(AUD/USD):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中国经济放缓影响,澳元汇率从2020年初的0.7020美元降至2025年11月的0.6467美元,累计贬值约7.9%。尽管2025年下半年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贬值通道。
关键驱动因素总结
1. 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的降息周期(2025年启动)导致美元走弱,而非美央行的加息或政策稳定(如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支撑了本币汇率。
2. 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贸易顺差、加拿大的能源出口、新兴市场的高利率政策均为货币升值提供了基础。
3. 地缘政治与市场预期:“广场协议2.0”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新兴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推动了相关货币走强。
综上,欧元、人民币、加元及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在过去五年中对美元汇率整体升高,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