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馆长”指健身网红陈之汉,其背景与立场转变堪称两岸民间交流的标志性案例。以下是综合其经历与社会影响的深度解析:
一、背景与身份:从深绿支持者到破茧者
陈之汉(本名陈思翰)1979年生于台湾,曾是海军陆战队职业军人,退役后创立“成吉思汗健身俱乐部”,因敢言风格在YouTube积累190万粉丝。早期他是民进党坚定支持者,2020年曾公开力挺蔡英文连任,并参与“反红媒”集会。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遭枪击事件——案发后民进党高层承诺彻查却无果,他逐渐对绿营失去信任,直言“认定是民进党开的枪”。
2025年6月,带着“戳破谎言”的初衷,他开启首次大陆行。从上海磁悬浮的震撼体验到北京卢沟桥的历史触动,五个月内五次访陆彻底颠覆其认知。截至2025年11月,他的大陆行直播累计观看量超2000万,抖音账号开通仅一天粉丝破百万,岛内超七成网民留言“想去大陆看看”。
二、真实转变:从质疑到认同的三重突破
1. 认知革命陈之汉用“一镜到底”的直播方式,将大陆真实面貌直接呈现给台湾民众:深圳的无人机表演、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CR450动车组的智能设施,彻底击碎“大陆落后”的谎言。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他为国民党军人的绝笔家书落泪,感叹“大陆对历史的尊重令人敬佩”。这种“眼见为实”的冲击,使他从“抗中保台”的先锋变为“两岸一家亲”的倡导者。
2. 身份重构他公开宣称“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批评民进党“制造恐惧、割裂同胞”。2025年10月,他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时肃立致敬,并计划成立青年参访团、制作交流节目,直言“要用一生弥补曾经的过错”。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人立场的调整,更成为台湾社会“破茧效应”的缩影——国台办数据显示,2025年7月“首来族”台胞证申办量环比增长22%,45岁以下青年占比72%。
3. 政治觉醒他痛批民进党“司法不公”“经济无能”,成立“党外在野大联盟”制衡绿营。针对绿媒“统战费”的抹黑,他晒出全程自费账单并反讽:“民进党才是靠意识形态敛财的骗子”。这种从“被洗脑者”到“觉醒者”的蜕变,被人民日报评价为“真实穿透谎言的胜利”。
三、推动两岸交流的五大贡献
4. 打破信息茧房陈之汉的直播直接冲击民进党构筑的“认知围墙”。例如,他在深圳体验无人车后直言“台湾科技停滞30年”,在内蒙古看到现代化商圈后纠正“只有草原”的刻板印象。其抖音账号发布的“大陆行Vlog”单条播放量超千万,成为岛内民众了解大陆的“数字窗口”。
5. 激发青年共鸣他特别注重影响台湾年轻人:在清华大学与学生座谈时,以自身经历鼓励“用脚投票”;计划组织“网红青年团”赴陆参访,目标覆盖千名台湾青年。其粉丝中20-40岁群体占比超60%,带动岛内掀起“翻墙看大陆”热潮。
6. 重构历史记忆他将抗日战争、台湾光复等历史叙事带回公众视野。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他通过直播讲述“两岸同胞并肩作战”的史实,引发岛内网友热议“原来课本被删减了这么多”。这种“历史补课”行动,被学者称为“解构台独史观的利器”。
7. 推动经济融合他宣布将健身品牌总部迁至深圳,计划在大陆开设50家分店,并鼓励台商“把握市场机遇”。其公司首批派驻深圳的员工已启动“两岸健身文化交流计划”,通过线上课程连接两岸爱好者。
8. 塑造民间外交范式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多次肯定其贡献,称“真实的大陆才是打破隔阂的最好桥梁”。他的行动开创了“网红外交”新模式——用生活化叙事替代政治说教,让两岸交流更具亲和力。例如,他在上海街头与粉丝共饮“当归咖啡”,寓意“两岸同心”,相关视频在台湾社交媒体转发超十万次。
四、争议与挑战:逆流中的坚守
陈之汉的转变引发绿营疯狂反扑:绿媒拼接视频抹黑其“收统战费”,网军攻击导致其健身房部分停业,检调以“煽惑犯罪”立案调查(最高可判四年)。面对压力,他在直播中强硬回应:“民进党越打压,越证明我们在做对的事”。值得关注的是,其支持者中出现“沉默的大多数”——台湾《联合报》民调显示,68%的民众认为“馆长的大陆行有助于两岸和平”。
结语
陈之汉的故事折射出两岸关系的深层逻辑:当民进党用“认知战”制造对立时,民间自发的交流正在消融敌意。正如他在故宫直播时所说:“两岸不需要对立,只需要多走一走、看一看”。这种自下而上的“破壁”力量,或将成为推动两岸关系破冰的关键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