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新颖教授是河南大学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长期聚焦核蛋白PCNP与感染相关呼吸疾病机制,在科研创新、国际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获2018年、2022年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其学术贡献可概括为:
领域 | 核心成果 | 代表数据 | 影响 |
🔬 科研创新 | 发现新型核蛋白PCNP并阐明其抑癌机制;建立国内首个大鼠膈肌无力检测平台,揭示感染致呼吸衰竭新机制 | 发表PCNP相关SCI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 使河南省在PCNP研究居国际前沿,为呼吸疾病防治提供新靶点 |
🌐 国际平台建设 | 创办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获批“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 | GPD被Google Scholar等收录;实验室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经费3000余万元 | 提升河南生物医学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外合作 |
🧑🎓 人才培养 | 招收“一带一路”国家博士、硕士、博士后;创办河南大学生物医学留学生沙龙 | 培养外籍研究生23名;沙龙举办12期 | 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
🧬 人才引进 | 牵头引进6名海外高端人才任学科带头人;编纂《世界300强大学华裔生物医学教授名录》(收录2300+人) | 名录为精准引智提供依据 | 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
🚀 成果转化 | 推动PCNP抗原及抗体规模化生产;促成肿瘤早筛产品“安安盼®”落地河南 | 14种高发癌早筛纳入新乡市政府民生项目 | 促进科研成果走向临床,服务地方健康 |
🦠 公共卫生 | 疫情前成立“河南省感染病与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提出防控建议并被采纳 | 发表新冠相关SCI论文4篇 | 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参考 |
姬新颖教授的科研成果与社会贡献呈现“三结合”特点:
1. 国际前沿与地方需求结合:PCNP研究既接轨国际,又服务河南健康产业发展。
2. 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结合:从机制发现到平台建设,再到产品落地,形成完整链条。
3. 学术引领与人才培养结合:通过期刊、实验室、留学生项目等平台,培育本土与国际科研力量。
他提出的“七个国际”理念——国际背景、理念、人才、平台、学生、成果、期刊,贯穿其回国13年的科研与管理实践,实现了学术影响力与社会价值的双提升。
总体来看,姬新颖教授不仅在PCNP与感染致膈肌无力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更通过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带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兼具科研实力与战略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如需,我可为你整理一份PCNP研究时间线与关键论文清单,便于快速掌握其学术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