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及中东地区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以下是近年来的关键举措与显著进展:
一、深化战略对接,构建全方位合作网络
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形成覆盖能源、基建、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矩阵。例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区累计吸引投资超12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4万余个;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绿色转型战略对接,推动红海新城等标志性项目落地。2025年INVESTOPIA全球对话会上,中阿达成共建“阿联酋-北京创新生态圈”共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截至2024年,中国与中东双边贸易额达4872亿美元,连续14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二、创新合作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能源合作提质升级:中国与中东建立“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合作体系。2024年从中东进口原油占比达53%,同时在阿联酋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GW),为当地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中阿还在绿氢、核能等领域展开探索,如沙特与中国签署核能安全合作备忘录,阿联酋马斯达尔与中国丝路基金共同投资28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项目。
2.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阿尔及利亚奥兰LNG锅炉改造项目实现85%合同金额以人民币结算,创下中东能源领域先例。义乌与沙特完成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中阿ETF互通机制进入试点阶段,2024年人民币在中东跨境支付份额同比提升120%。
3. 产业合作向高端延伸: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在中东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8%和27%,华为、阿里云等企业在沙特、阿联酋设立区域总部。中阿还共建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数字丝绸之路落地生根。
三、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助力地区安全治理
4. 反恐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中阿巴反恐情报共享中心”,2024年联合行动摧毁“东伊运”在阿富汗的训练营,缴获毒品原料32吨。南部战区举办特战反恐研讨会,推动城市反恐、海上反海盗等领域技术交流。
5. 调解冲突彰显担当:2023年成功促成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打破中东地缘政治僵局。在巴以冲突中,中国积极斡旋停火,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推动建立“两国方案”国际共识。
6. 非传统安全合作深化:中国气象局与沙特、阿联酋签署人工影响天气合作协议,协助建立暖云催化增雨体系,缓解地区水资源短缺。中阿还联合开展网络安全演习,共同应对跨境犯罪与信息安全威胁。
四、坚持发展优先,促进民生福祉改善
7.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摩洛哥中非盐水农业示范农场通过土壤改良技术使椰枣树用水量减少80%,带动当地农户收入翻倍。突尼斯比塞大大桥项目建成后,将使北部地区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惠及百万民众。
8. 教育医疗合作普惠民众:中国在中东设立32所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超2万人。援助伊拉克重建50所学校,为叙利亚难民提供医疗物资和疫苗接种。宁夏向巴林、埃及出口全国首例浓缩牛奶蛋白,推动特色农产品直供中东市场。
9. 文化交流增进互信:中阿互办文化年、电影节等活动,“欢乐春节”品牌深入人心。中国与阿联酋共建“郑和学院”,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2024年中国公民赴中东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87%,人文交流热度持续攀升。
五、创新安全合作,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中国在中东坚持“柔性军事存在”,通过护航、维和、军事培训等方式维护地区稳定。亚丁湾护航编队累计护送中外船舶超7000艘,其中外籍船舶占比60%。与巴基斯坦、沙特创新“战力共享”模式,由中国提供装备、巴基斯坦提供人员,助力沙特构建现代化空天防御体系,开创了非传统军贸合作的先河。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推动中东长治久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正如2025年中阿博览会所强调的,双方将携手打造“发展共兴、安全共筑、文明共荣”的新时代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