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在山区、丘陵地带、沙漠戈壁和草原等地区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与广阔前景,能够在改变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 山区和丘陵地带:
◦ 应用价值与前景:山区和丘陵地区通常云雾较少,日照时长较长,且可利用自然坡度和高差实现光伏板多角度安装,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随着柔性光伏支架等技术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形,降低施工难度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此外,还可发展“光伏+农业”“光伏+旅游”等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如在光伏板下种植特色农作物、中药材,或结合山地景观发展光伏旅游等。
◦ 对环境、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在环境方面,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在经济方面,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在民生方面,可改善当地居民的用电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还能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供更稳定的电力支持。
• 沙漠戈壁地区:
◦ 应用价值与前景:沙漠戈壁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且土地广袤、人口稀少,适合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例如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等地,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实现了从“死亡之海”到“能量绿洲”的转变。同时,“光伏+治沙”“光伏+农业”等模式不断创新,如在光伏板下种植耐旱经济作物,引入滴灌技术等,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 对环境、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在环境上,光伏板可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降低风速,有利于固沙和植被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上,不仅可通过发电获得收益,还能带动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在民生方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让当地居民从“靠天吃饭”转变为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光伏产业参与者”。
• 草原地区:
◦ 应用价值与前景:草原地区光照充足,土地开阔,具备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条件。可以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发展畜牧业,实现土地的立体利用,既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又能产生清洁能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 对环境、经济和民生的影响:环境方面,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济方面,可增加牧民收入,促进草原地区经济发展,还能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民生方面,能改善草原地区的电力供应状况,提升牧民的生活质量,为草原地区的教育、医疗、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