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的贡献和规划
办好中国的科技期刊, 发出中国科技创新的声音,对重塑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新地位、新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医学英文期刊Gene and Protein in Disease(GPD)由河南大学主创,于2022年6月30日获得刊号,正式创刊,国际刊号为:Online ISSN: 2811-003X,姬新颖教授为期刊创始人、执行主编。目前已经被Google Scholar, J-Gate, Scilit及Crossref收录,主要发表分子医学和转化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河南省内第一份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的国际应用期刊。本课题组计划每年投稿2篇,科学合理引用期刊论文,助力期刊快速健康发展,进入高水平SCI行列。
2. 对核蛋白PCNP研究的贡献和规划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2024)
新型核蛋白PCNP(PEST Proteolytic Signal Containing Nuclear Protein,缩写PCNP)的研究是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特色研究和优势亮点。在姬新颖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围绕PCNP先后在肌肉细胞、白血病细胞、关节炎模型、树突状细胞等进行系列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多种细胞和疾病有关系。课题组计划以PCNP为切入点,围绕常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针对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神经退化、神经损伤等机理问题开展研究,探究整合分子机制。主要聚焦PCNP在抗抑郁、抗焦虑、镇痛,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前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重点关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靶点,探索PCNP的分子机理,为PCNP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揭示PCNP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调控网络、蛋白互相作用网络、信息传导网络、代谢网络等网络药理学机制。
3. 对团队论文的贡献和规划
高水平标志性学术论文是实验室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2023年以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2篇。今后课题组将聚焦实验室研究特色,瞄准神经科学前沿,加强合作交流,争取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为下一步申报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贡献一份力量。
4. 对合作医院项目的贡献和规划
实验室注重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交流, 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解决实际问题。姬新颖教授团队先后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滑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合作,部分合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下一步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必将带动学科的协同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团队成员,先后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功进行了对接,下一步课题组将围绕核蛋白PCNP与帕金森、脑胶质瘤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临床样本收集,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结合多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开展探索,争取有突破性成果。
5. 对留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贡献和规划
创新型人才培养室是实验室的第一功能。留学生培养是省核蛋白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国际化特色之一。实验室自2017年率先招收一带一路留学生以来,先后招收来自南亚、非洲等地的外籍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20余名,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题组积极参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202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毕业硕士生3名。指导2项河南大学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1项河南大学科研实验室(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性课题项目、2项河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10余名本科生受到了科研训练。下一步,计划招收和培养留学生1-2名,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使核蛋白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特色和优势更加凸显。招收硕士生2-3名,博士/博士后1-2名。指导1-2个本科生团队参加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大赛。
6. 对未来1-5年的科研规划
加强GPD期刊的宣传力度,邀请国内外同行提交高质量稿件,吸引前沿性原创性成果在期刊发表,邀请专业领域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编委/青年编委,提高GPD期刊国际影响力,助力GPD期刊进入高水平SCI期刊。
立足核蛋白基因,围绕PCNP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开展工作。落实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滑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深度融合,争取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
提高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外籍留学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推进高素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人才蓄水池,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